中國日報新疆和田7月6日電 在紗纖億服裝加工車間,550名工人指尖翻飛間,布料在縫紉機針下成為衣裳。“返工率降到千分之二!”紗纖億股份和田經綸服飾有限公司廠長邱圣華聲音微微發顫。這份驚喜源于北京援疆送來的及時雨——200萬元設備補貼,讓邊疆車間煥發新生機。
這場及時雨的背后,是北京產業援疆圖景的一角:北京援疆去年撥付產業扶持資金1.12億元,惠及企業近200家,撬動投資3.75億元,惠及員工3萬人次;深化北京國企工裝援疆,助新疆和田6家企業承接北京國企訂單25萬套;發揮眾創空間引領作用,舉辦雙創活動19場,孵化企業8家,服務98家,組織“絲路電商”考察促成10份協議,舉辦“京和杯”大賽吸引106家企業參賽與800余名學生參加。北京持續助推和田地區與兵團第十四師各項產業高質量發展。
戈壁新韻,車輪載來新風
2025年6月29日,墨玉縣公交場站披上節日盛裝。十輛系著大紅綢緞的新能源公交車整齊列陣,展板上的“京墨同行 幸福啟程”的藍字映著戈壁陽光。120余名干部群眾屏息凝神,見證首都與邊疆的又一次深情相擁。
“發車!”墨玉縣委書記孔德建宣布發車,10輛新能源公交車共同鳴笛。首批乘客乘坐公交車前往北京援建的墨玉老城歷史文化街區、現代化圖書館以及承載厚誼的援疆主題公園。這承載著首都的關愛,不僅是交通工具的升級,更是民生福祉的提速,讓墨玉百姓共享時代發展的紅利。北京援疆干部張曉菲說道:“未來我們北京援疆還會持續關注當地民生需求,擦亮北京援疆名片。”
32個電子站點如星辰點亮城鄉路網。新增的2條公交動脈,蜿蜒串聯起7個鄉鎮街道,將村民們趕巴扎的路程從星夜縮減至晨光。北汽福田歐輝黨委副書記彭博說:“此次交付墨玉縣的北汽福田歐輝純電動公交車車輛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舒適、長續航的特點,配備無障礙設施和智能調度系統,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墨玉縣北京高級中學高一學生蘇比伊努爾·帕米爾說:“今天乘坐的北京援疆捐贈公交車上有空調,還有電子顯示屏,最驚喜的是車內配有軟座椅、大車窗,路過核桃林時陽光灑進來特別美。”當車輛駛過北京援建的文化街區,車廂里騰起歡快的熱浪,車窗內外,援疆干部與各族群眾的笑顏交相輝映。
金梭銀線,織就幸福錦囊
走進紗纖億車間,縫紉機的嗡鳴匯成奮進交響。吾日古麗·買提庫玩指尖翻飛,笑著說道:“這里管吃管住,每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還能學到技術。我上個月還領到了北京援疆600元工資獎勵!”
2024年8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打破對口支援結對關系界限,促成廣東紗纖億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和田地區簽約合作,在和田市和洛浦縣北京工業園區成立三家公司,構建起集互聯網平臺運營、高品質時尚服裝加工、織布印染為一體的產業生態。
在智能設備前,邱圣華廠長回憶道:“北京援疆給我們提供了20%的設備購新補貼,200萬設備補貼到賬那夜,我在車間守到天亮。”曾經返工率居高不下的難題,如今也化作電子屏上驕傲的“2‰”。
陽光穿過玻璃幕墻,照亮新疆紗纖億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紗纖億”)總經理黃浩銘手中的藍圖:“洛浦縣20多萬平方米的廠房全部建好運營后,將形成一條從紗線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再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屆時,公司能服務賦能和田200多家服裝企業,預計每年帶動地區工業產值30多億元。”
新疆紗纖億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沙海新綠,稻香彌漫西陲
稻香村的黃昏,昆侖雪水在硬化渠中歌唱。阿米娜大媽端出金黃的庫麥琪,馕坑余溫還沾在指尖:“現在我們村子越來越美,生意也越來越好。在北京援疆的幫助下,我們有事干、有錢賺,生活甜如蜜。”
和田縣百和鎮稻香村黨支部書記龐宇航說道:“這幾年,村子也是‘蝶變展新顏’,今后,我們爭取把稻香村打造成和田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刺繡工坊里,姑娘們將“五星出東方”紋樣繡上旗袍;桑皮紙曬場,年輕人舀起混著胡楊絮的紙漿。這些帶著沙漠體溫的工藝品,正飛向北京高校的案頭。沙礫地里,京科968玉米挺直腰桿,讓百姓們笑開顏。
當村里老人接過公益性崗位聘書,當村民們望向嶄新的村貌與熱情的游客,當孩子們在路邊唱起《我和我的祖國》,稻香村的每個人都能證明:最扎實的振興,是讓鄉親笑著把日子釀成蜜。
北京援疆在鄉村振興中緊抓科技助農,通過種業項目促進玉米增產,組織消費助農簽約5.7億元,提供6800個公益崗并投入2.01億元改善村貌扶持產業,同時發揮眾創空間引領雙創孵化企業。多措并舉有力促進民生改善、產業升級與鄉村發展,讓京疆兩地共享發展成果。
同心筑夢,京和共繪新卷
夜幕垂落工業園區,紗纖億的運輸車隊亮起長龍。稻香村的篝火晚會上,艾德萊斯綢裙擺旋成花朵。在新能源公交車上,蘇比伊努爾·帕米爾回味著圖書館收獲的知識;阿米娜數著民宿營收,等著馕熟給客人上桌。
四輪消費幫扶累計投入475萬元,撬動消費逾1800萬元;從1900萬元打造的綠色動脈,到200萬設備補貼激活的智能車間;從7000萬元重塑的沙漠村莊,到2.01億元繪就的美麗鄉村。未來,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將繼續探索產業援疆新模式,持續深化北京、和田兩地產業和經貿合作,實現“雙向奔赴、雙向賦能、雙向發展”。
北京援疆的產業活水,終在和田大地上澆灌出幸福的花朵。當各民族同胞的手在產業發展中緊握,當車間轟鳴應和著田野歡歌,"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時代畫卷,正沿著產業援疆之路徐徐鋪展。
(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華|劉宇翾 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