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從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哈重直流”)自6月10日投運以來,累計外送電量突破10億度。在重慶持續37℃高溫“蒸煮模式”下,來自新疆的電為山城送去清涼。
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疆送端站——巴里坤換流站航拍圖。(馮洋 攝)
入夏以來,重慶用電負荷隨氣溫飆升,而哈重直流的投運成為破局關鍵。新疆哈密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經特高壓線路“電力高速”直抵重慶,有效緩解迎峰度夏供電壓力。
10億度的電量意味著什么?據測算,這些電量可滿足重慶市全市家庭約42.9天的用電需求,能讓111萬戶山城市民在這個夏天實現“空調自由”;可以保障重慶每天運行1000列次地鐵連續運行1100天;還能支持一所中學100間教室的用電設備穩定運行1250年。
哈密—重慶±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張靈軍 攝)
“疆電入渝”工程的意義不僅在于緩解重慶用電壓力,更對推動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速清潔能源替代與能源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預計今年底全面投產后,每年超36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將注入重慶電網,相當于全市年用電量的五分之一,為工業生產裝上“穩定器”。
在長安汽車數智工廠,一輛輛“渝北造”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全自動化柔性生產線上高效裝配、順利下線,充足的電力保障著整個生產流程。同一時刻,天山北麓的戈壁灘上,風力發電機迎風高速運轉,源源不斷輸出電能。曾經因電力緊張被迫“錯峰生產”的企業,如今依托哈重直流實現產能釋放。
6月27日,巴里坤換流站員工在交流濾波器場開展巡視。(趙忠勤 攝)
為確保哈密—重慶直流外送通道安全暢通,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和設備維護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通過加強設備巡視、優化運維策略、開展應急隊伍培訓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電網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工程持續高效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目前,依托哈重直流,新疆哈密、準東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發出的電正通過疆電外送工程輸往全國。未來,新疆戈壁灘上的勁風與陽光,將持續轉化為綠色動能,點亮更多城市的清涼夏日。(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余艷春、林熙熙、王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