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25中國(新疆)農業經貿合作對接暨農業品牌出海宣介活動在烏魯木齊新疆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此次活動以“農聯絲路 經貿減貧”為主題,旨在以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為平臺,深化農業對外合作,推動新疆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農業產業發展與減貧事業。
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等14個國家的農業部門、科研機構與企業代表參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關政府部門、龍頭農業企業亦廣泛參與。活動通過主題致辭、平臺推介、企業宣介與展覽交流等環節,充分展示了新疆在農業對外合作方面的區位、政策、產業和技術優勢。
在致辭環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譚明杰表示,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正持續深化與周邊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合作。近年來,新疆農業對外投資項目已達18個,農產品年貿易額突破27億美元,近三年年均增長率達35%。他說,新疆將繼續利用自身優勢,加快農業企業“走出去”步伐,打造“一帶一路”農業經貿合作的新高地。
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首席項目評估師張倩在致辭中指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農業合作互補性強、潛力巨大。外經中心將在農業投資、技術交流、援外培訓等方面繼續支持新疆,推動中國農業國際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她還表示,由外經中心承辦的“一帶一路”國家農業園區建設和管理研修班于6月26日至7月3日在新疆開展,為相關國家代表提供實地調研與培訓機會。
多位外方代表在致辭中表達了深化合作的強烈意愿。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科學創新與教育發展部門負責人阿塔庫洛夫·圖赫塔穆羅德·烏馬羅維奇表示,中烏農業合作基礎深厚,新疆地處“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具備推動農業技術共享和品牌出海的獨特優勢。他呼吁雙方加強農業科研、人才培養與品牌聯合打造,提升區域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尼日利亞聯邦農業和食品安全部綜合服務司司長基齊格·丹卡特·古卡斯表示,尼日利亞農業潛力巨大,與中國的農業合作空間廣闊。他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農業互聯互通的推動作用,并期待與中國在農業機械化、現代倉儲、冷鏈物流、技術轉移等方面加強務實合作,實現糧食安全與減貧目標的雙重突破。
活動現場還對多個重點平臺進行推介,包括中國—中亞減貧合作中心、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吉木乃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這些平臺不僅展示了中國農業對外合作的新模式,也為中亞國家借鑒中國減貧經驗、引入農業科技提供了重要支撐。
企業宣介環節中,來自中亞、非洲及中國新疆本地的農業企業代表分享了各自在農業科技、加工制造、品牌出海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其中,喀什疆果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4億元年銷售額和出口比利時、荷蘭等多國的堅果產品,成為新疆農企“走出去”的典范。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新疆中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等也展示了各自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布局成果。
本次活動還組織外賓實地參觀了2025商博會相關展區,進一步加強交流對接,拓展合作渠道。
作為中國西部農業對外合作的窗口,此次農業經貿合作對接暨農業品牌出海宣介活動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搭建了一個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新疆正日益成為連接中國與亞歐農業貿易的重要樞紐,也為全球減貧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 董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