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南疆鄉村教育振興,今年3月,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直屬學校、烏魯木齊市、博州、吐魯番市等9個地州及5個區直學校共160名支教教師奔赴新疆和田。他們扎根課堂,創新教學,破解教育難題,用實際行動為邊疆教育發展注入活力。
6月26日,記者走進和田市第六中學八年級33班教室,只見支教老師謝澤麗正以新穎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知識復習。為調動學生積極性,她將課堂變成充滿趣味的知識競賽場。
謝澤麗,是烏魯木齊市第74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年3月,她毅然踏上和田市第六中學的支教之路。初春的和田氣候干燥,風沙肆虐,初來乍到的謝澤麗很快感受到了環境帶來的挑戰。“剛來的時候,咽炎比較厲害,但我很快就調整好了。與身體的不適相比,我更擔心的是這里的班級學生體量比較大,增加了教學管理難度,還有就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完成作業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針對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的情況,謝澤麗依據課標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用闖關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創新作業設計與文言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晦澀內容,多維度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興趣。
“支教老師來了以后,教會了我們許多背誦文言文的方法,首先是記口訣,其次是上課時講作者的生平經歷,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教會我們用知人論事的方法去學習,加深了我們對文言文的理解,背起來事半功倍。”和田市第六中學八年級33班學生黃俊杰說。
與謝澤麗一起來支教還有李青在內的其他4名老師,他們不僅充實了學科教學力量,更聚焦南北疆教學差距與學校教科研短板,通過開展課題研究、組織教研活動等方式,填補了學校課題研究的空白,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本學期我們學校就申報了7項地區級校本課題,推動了學校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相長’的濃厚氛圍。”和田市第六中學副校長黃艷紅說。
支教教師的到來為和田教育注入強勁動能,他們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通過“青藍工程”提升本地教師專業能力,引入多媒體教學、開展課后幫扶,顯著提高了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和學習興趣。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輸血’與‘造血’結合:持續優化‘北疆支教’計劃,擴大‘銀齡教師’‘大學生支教’覆蓋面;依托‘三名工程’開展分層培訓,年培訓教師8000余人次,重點提升國語教學和職業教育能力;推進‘互聯網+同步教研’,構建校際結對長效機制,讓優質資源輻射更多學校。”和田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劉偉介紹說。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張淑華 阿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