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昌安鎮轄區的沙土地上綠意盎然。這里首次種植的2300多畝水稻秧苗整齊、長勢旺盛,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海洋。
稻田與沙丘相映成趣,黃綠交織,勾畫出大地的自然調色板。杜新民 攝
這片水稻田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邊緣,空中俯瞰,稻田與零散的沙丘形成鮮明對比,綠與黃的色彩交織。在這里,新疆阿拉爾市禾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禾禾米業)首次挑戰沙漠種植水稻的難題。今年4月,該公司采用旱地直播的種植模式,于4月19日完成播種。
禾禾米業總經理馮偉說:“我們采用旱地直播,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種子能在土壤中存活3到5天。第一次灌水時,我們要確保水完全滲透到土壤中,之后再間隔8到10天進行第二次灌水。”
由于沙土地含沙量高,傳統的稻田打埂方法難以奏效,經過反復試驗,該公司創新地膜包裹法,通過地膜固定沙土,并利用這些白色的膜梗來分割水田,保證每塊土地能夠儲水。此外,該公司還廣泛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使得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發生了顯著變化。“這些土地完全是沙子,但經過水的浸泡后,沙土變得濕潤,表面形成了類似青苔的層次,這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濕潤。”馮偉指著腳下的土地說。
沙漠水稻長勢喜人。杜新民 攝
為了確保秧苗長勢一致,禾禾米業堅持以人工管理為主,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調整施肥量,確保每一塊田地都能均勻生長。
馮偉表示:“第一年能在沙地里種出這樣的水稻,我非常高興。如果我們保持好秧苗,做好每個環節的細節管理,秋天收獲時畝產有望達到500到550公斤。”
沙漠水稻長勢喜人。杜新民 攝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沙漠種植水稻正在變成現實,這不僅為農業增產開辟了新的方向,也為改善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潘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