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和田市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致力于提升糧食單產水平,以保障糧食穩定供應、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收割機在和田市小麥示范田作業,金黃麥浪中開啟豐收 “加速度”(攝影:才讓東主)
6月13日,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喀什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及和田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成的專家指導組,深入和田市拉斯奎鎮托萬阿熱果勒村,對小麥單產提升行動示范田展開測產驗收工作。?
專家在麥田中仔細調查記錄,用專業為小麥單產 “精準畫像”。(攝影:才讓東主)
測產現場,專家組認真聽取了示范田實施情況介紹,并實地查看了小麥長勢。隨后,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進行實地測產。專家在該示范地科學取樣9個點,每個點取0.6667平方米用以調查畝穗數,同時隨機選取20個穗調查穗粒數,確保測產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小麥麥穗粒粒飽滿,彰顯種植成效。(攝影:才讓東主)
和田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作物栽培科科長 阿則古麗·納伊普說:“通過我們專家組實地測產,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冬小麥,畝穗數40.31萬穗,穗粒數是46.81粒。千粒重是按40克計算,理論產量可達到641.4公斤每畝。”
工作人員持工具在麥田開展測產工作,以實干助力產量評估。(攝影:才讓東主)
據了解,該示范田是由和田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共同創建,面積達200畝,示范品種為新冬62號。在種植過程中,采用了12.5厘米等行距條播技術,保證了麥苗分布均勻;運用水肥協同管理,實現了適期灌溉與施肥,提高了水資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實施因苗適期化控防倒,有效增強了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開展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綜合防治病蟲害,保障了小麥的健康生長。
專家組正在隨機選取麥穗調查穗粒數。(攝影:才讓東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新疆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墨玉綜合試驗站站長張永強說:“我們在這示范推廣的技術,主要是小麥的精量化播種技術和水肥協同管理技術,包括起身拔節期的化控抗倒伏技術,以及后期的‘一噴三防’技術。今年在和田市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產量達到了640多公斤,產量效果較好。”
和田市 200 畝小麥示范田一片金黃,飽滿麥穗孕育豐收希望。(攝影:才讓東主)
此次小麥單產提升行動示范田的創建與測產驗收,是和田市在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方面的一次重要實踐。通過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示范田實現了小麥單產的顯著提升,為和田市乃至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成功模式。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還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和田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團隊在和田市拉斯奎鎮托萬阿熱果勒村交流小麥測產驗收細節,為科學評估提供依據。(攝影:才讓東主)
和田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阿布都賽買提·吐爾送說:“通過良種良法配套,今年小麥產量較往年提高明顯,達到了科技示范基地的目的。下一步,我們將該技術在和田市大力推廣,實現小麥增產,農民增收。”(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才讓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