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烏魯木齊6月14日電,6月14日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主辦的"天山對話:推動新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活動今日在烏魯木齊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底青云、黃維,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合等十余位權威學者,與來自全國政產學研界的20余家單位的100余名專家學者和代表參加會議,圍繞"產學研深度融合 助力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齊向東在致辭中強調,新疆作為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在國家戰略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他特別提到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時感受的"科技濃度",指出在"脫鉤斷鏈"的外部環境下,科技企業更需奮力突圍。作為年營收超百億的網絡安全龍頭企業,奇安信將通過共建產業學院、聯合實驗室等方式,重點在產業創新、人才培養、產教融合三大領域發力,助力新疆壯大網絡安全產業。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齊向東深入闡釋網絡安全對新疆戰略新興產業的核心意義:“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將核心數據‘全盤托付’給AI系統,如同把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一旦籃子打翻,就是滅頂之災。”網絡安全需超前布局。“網絡安全是‘一帶一路’合作的剛需,”齊向東表示,“我們將依托新疆區位優勢,將中國方案推向中亞市場。”
此外,在自治區推動民企創新的舉措方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書記劉斌表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是創新的重要力量,在專精特新企業中,民營企業占80%以上”,展現了民營企業強大的創新能力。自治區工商聯重點通過引導研發投入、推動人才梯隊建設、搭建合作平臺等方式支持民企創新,未來將持續落實政策,深化企業培育,并推動更多產學研合作落地新疆。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指出,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樞紐和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戰略地位舉足輕重。促進會作為跨部門、跨行業的國家級平臺,將重點發揮四方面作用:持續支持"天山對話"等活動搭建合作平臺;深入調研產業技術需求組織"靶向"對接;引導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西進;將新疆產學研合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在《打造科技創新強引擎、激發產業創新新活力、攜手繪就新時期新疆高質量發展壯美圖景》主旨報告中系統闡述服務新疆戰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能建的下屬單位新疆電力設計院,充分發揮在能源規劃、重大工程投建營一體化及綠色低碳技術的核心優勢,緊密對接國家能源基地建設需求。新疆院以立足新疆地域特色,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為傳統能源升級與新能源開發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活動期間舉行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五家西北省會共同組建“西北絲路科創聯盟” 并簽約,旨在打造跨區域創新協同網絡;7+1+N技術轉移聯盟簽約儀式上,7 所工信部直屬高校、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及多方產學研創新主體簽約,精準對接新疆技術需求。
當天,還舉行了“推動新疆創新發展產學研項目”啟動發布儀式,現場啟動“中國產學研絲路化石保護與研究聯合實驗室”“哈工大技術轉移中心烏魯木齊分中心”等9個項目。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發布200項科技成果供對接,涵蓋能源資源開發、農業現代化、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新疆重點產業領域。現場,還發布了中國(新疆)產學研深度融合好案例。
此次活動中白春禮院士解析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融合趨勢,底青云院士分享深地資源勘探技術突破,黃維院士展望柔性電子產業前景。這些前沿洞察為新疆產業升級提供戰略指引。通過高層謀劃、項目落地、成果轉化與前沿研討,"天山對話"成功搭建了引聚全國創新資源的高能級平臺,為新疆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注入強勁動能。(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