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三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新疆主會場活動在新疆喀什市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文物局、新疆喀什地區行政公署聯合主辦,喀什地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喀什地區文物局、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三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新疆主會場活動現場。 朱歆柯穆攝)
本次活動以“讓文物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全疆各地(州、市)作為分會場聯動開展562場次非遺展示、文物展覽、科普宣傳等系列活動,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 朱歆柯穆攝)
啟動儀式上,為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莫爾寺遺址考古發掘隊代表授牌并頒發證書;為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及新疆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證書;為入選2024年度全國優秀文物主題游徑的阿克蘇地區“絲路遺珍·千年龜茲”項目代表授牌;為在“2024年文物修復案例宣傳展示活動”中獲評“十佳項目”的克拉瑪依市文博院和新疆博物館代表頒獎。
(活動現場為莫爾寺遺址考古發掘隊代表授牌并頒發證書。 朱歆柯穆攝)
隨后,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與自治區文物局共同簽署《文物司法保護協作框架協議》,并為“莫爾寺遺址文物司法保護基地”揭牌。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廳長古麗·阿不力木表示,近年來,全區文化遺產工作者凝心聚力、主動作為,推動莫爾寺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建成新疆非遺館、西域都護府博物館、龜茲博物館、新疆城市記憶博物館、新疆當代音樂陳列館等一批主題博物館,龜茲魏晉遺址博物館、尉犁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獲“繆斯設計金獎”;推動高昌片區、龜茲片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活化利用,舉辦“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非遺展、“天山南北賀新春非遺年俗展”等系列活動,讓文化遺產在現代生活中綻放迷人魅力,有效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群眾心靈深處。
(活動現場為為獲得相關榮譽的單位與個人頒獎。 朱歆柯穆攝)
此次活動全方位展現了新疆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活力。從鼓吹樂展演、非遺樂舞表演到文物文創市集、非遺購物節和美食節,活動不僅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更通過《前行砥礪致高遠——新時代新疆考古》圖片展、《昆侖流韻·古道遺珍——喀什歷史文物陳列展》《絲路千年——宋代商貿與“南海Ⅰ號”沉船》展等一系列配套活動同步展開,以珍貴文物、歷史文獻和現代科技手段,生動展示了新疆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據悉,截至目前,新疆共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9542處文物遺址點、45萬件館藏文物、5956項非遺代表性項目。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朱歆柯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