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哈密-重慶工程”)正式投產送電,成為我國首個投產送電的“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直流工程。
哈密-重慶工程是國家“疆電入渝”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2260千米,起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換流站,途徑甘肅、陜西、四川三個省份,止于重慶市渝北區渝北換流站。工程采用±800千伏額定電壓、800萬千瓦額定容量的“雙八百”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為其他在建工程打造了特高壓建設新標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向重慶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超過50%。配套新能源裝機規模達1020萬千瓦,涵蓋風電、光伏、光熱等多種能源形式,支撐性煤電400萬千瓦。新能源電量占比超70%,這將極大推動新疆清潔能源的規模化開發與跨區域配置。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智剛表示,哈密-重慶工程的投運將顯著推動西部能源產業升級,在更大范圍內促進新能源消納利用,有力支撐新疆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同時為成渝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電力保障,有效緩解重慶夏季用電高峰壓力。公司將充分發揮該工程保供應、促轉型的重要作用,為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國家電網公司集中優勢資源,組織數萬名建設者,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包括特高壓線路互跨、抗冰防舞能力提升、強腐蝕環境下的防腐技術優化等。面對建設環境惡劣、線路走廊擁擠、交叉跨越多的挑戰,項目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堅持“六精四化”建設理念,全力推進高質量建設。
哈密-重慶工程成功建成后,將與現有輸電網絡形成新疆外送規模超3000萬千瓦的“兩交三直”輸電通道,進一步提升西部電網互聯互通能力。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直接拉動投資超570億元,不僅具備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也將對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區域協調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順利投產,是國家能源戰略實施中的里程碑事件,對于實現哈密北部能源資源的開發與外送,促進清潔能源大范圍配置消納,提高重慶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 董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