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棉花田管關鍵期,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新開嶺鎮一連職工呂培貴幾乎每天都在阿瓦提縣多浪鄉英買力村,為村民講解放水、施肥等田管注意事項。
作為阿拉爾市人大代表,呂培貴常年活躍在與一連僅一渠之隔的英買力村,幫助村民把貧瘠、小塊、零散的土地集中連片,提高單產,增加村民收入,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呂培貴(中)給阿瓦提縣多浪鄉英買力村村民講解棉花田管注意事項。林國強 攝
從2017年開始,呂培貴不僅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英買力村,還和村民一起發展集體經濟,將村里的一個廢水坑改造成魚塘。
呂培貴說:“現在,村民養的魚銷往喀什、和田、庫爾勒,最遠到烏魯木齊。近兩年每年可產各種魚140多噸,實現村集體收入25萬元。”
呂培貴(左一)和英買力村黨支部書記查看魚塘養殖情況。林國強 攝
與此同時,一連與英買力村在組織強村、產業富民、科技興村、教育惠民、文化引領等方面開展連村共建。在第一師阿拉爾市和阿瓦提縣的努力下,一連和英買力村建成了連心橋。如今,橋通路暢,兩地又在文旅融合發展上做文章。“借助現有的資源,把英買力村的漁家樂和一連的紅色旅游點串聯在一起,一紅一綠一生態,形成旅游線路,也能給大家增加一些收入。”呂培貴說。
除了在生產上幫扶、產業上帶動,兩地還經常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讓兩地群眾情誼更深。
在推動兵地發展、促進民族團結中展現的實干與擔當,讓呂培貴先后榮獲自治區、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優秀共產黨員,今年又榮獲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林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