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精河縣積極引導農戶緊抓天氣條件良好等有利時機搶播各類農作物,扎實推進春耕工作有序開展。
3月24日,記者來到新疆精河縣大河沿子鎮額勒森陶蓋南村蘇來滿乃的田地,只見一臺孜然播種機正在轟鳴作業。機器沿著田地勻速前行,鋪設滴灌帶、播種、覆土、平整土地等工序一氣呵成,井然有序。全程機械化操作不僅大幅提升了播種效率,更為后續的田間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河沿子鎮額勒森陶勒蓋南村棉花種植戶 蘇來滿乃說:“今年我種了2100畝地的棉花,現在三臺機子正在播種,一天大概能播400多畝地,預計月底播種完畢。”
近年來,精河縣在棉花種植上積極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技”配套先進做法,并在棉花種植上積極推廣“五統一”規模化種植管理模式,從源頭提升棉花品質,有效解決棉花品種多、雜、亂等問題,并且在精河縣大河沿子鎮額勒森陶勒蓋南村首次實行“棉花+孜然”的套種模式。蘇來滿乃是大河沿子鎮額勒森陶勒蓋南村棉花種植大戶,今年共種植棉花2100畝棉花就實行了“棉花+孜然”的套種模式,并且今年在棉花品種上,選擇了精河縣主推的新陸早78號棉花品種。
大河沿子鎮額勒森陶勒蓋南村棉花種植戶 蘇來滿乃說:去年我們在南疆進行種植,在種植模式上面種植的是1膜4行,去年棉花產量接近500公斤, 孜然的產量60公斤左右,今年精河縣也在推廣這種模式,我種植了2100畝,今年精河的氣溫回升也比較快,比往年提前了10天了,這樣適合去套種孜然,而且在種植的過程中,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根據我們當地的播種情況 指導我改良播種機,同時還給我在播種的過程中全程指導,我對今年套種孜然特別有信心 。”
棉花套種孜然是一項新型的農業種植模式,不僅實現了土地的最大化利用,還實現了農作物的多元化種植。孜然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香料,屬于傘形科孜然屬植物。其生長周期一般為60-70天,屬半耐寒作物,能適應溫差較大的氣候條件。6月中旬即可實現收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精河縣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技術服務科科長 張曉虎說:“由于孜然生長期非常短6月中旬就可以收獲了,預計產量基本上達到45公斤左右,毛收入達到600~800元,套種作物的經濟效益,它和對我們的棉花的增水、增肥增空間沒有沖突,而且不影響棉花結鈴期的坐桃率,確保畝效益增加以后,整個的作物的成本可以核銷一半。”
為保障孜然播種順利推進,精河縣農業農村局針對2100畝“棉花+孜然”的套種試驗田,還優化了播種設備,并組織農技專家成員深入田間地頭,全程跟進,對播種機的行距調節、種子播種量、滴灌帶和地膜鋪設等關鍵環節進行現場指導,確保播種工作精準、高效展開。
精河縣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技術服務科科長 張曉虎說:“今年總體上來說春季溫度氣溫回升快,我們棉花生育期比預計的生育期基本上提前了10天 我們采用的棉花套播孜然模式是在我們的棉花寬早優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棉花大行的有效的空間來進行套播孜然 ,不僅給老百姓提供了一個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還提高作物的產量的同事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增加種植戶的收入 。”
為了加快今年棉花播種進度,引導種植戶科學開展春耕生產,精河縣農業農村局還聯合各鄉鎮場,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投身春播生產第一線,全方位做好全程技術指導服務,嚴格抓好播種質量和速度,幫助種植戶解決春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實現棉花精細化、機械化播種。同時,積極和縣直各部門形成聯動預防機制,為精河縣春播工作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精河縣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技術服務科科長 張曉虎說:“連日來,我們精河縣農業農村局下派的農機技術人員和農業技術人員20余人,共分成6個組下到6個鄉鎮場做好全程的指導服務同時我們積極與氣象部門緊密聯系合作,通過微信+ 短信的方式公布天氣情況,使我們的農業生產能夠有序的推進的情況下,減少一些自然災害和不良天氣的影響,使我們的農業生產能夠圓滿順利的完成 。”
據了解,今年博州共種植棉花150萬余畝,目前已陸續進入播種期,預計4月中旬左右完成棉花播種工作。(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賽永杰 阿曼·景克斯馬東強 木熱迪力·瑪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