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
2月7日,龔斌和父親又為種地的事起了爭執。
“我今年就是不想種試驗田。”龔斌語氣堅決,聲音不自覺提高。
這一次,父親沒有像往常那樣強硬命令,也沒有拿出“村支書”的威嚴壓制他。
兩人不歡而散。
今年35歲的龔斌,是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瑪尼鄉村村民。父親龔學文56歲,是該村黨支部書記。
“全村人都說我爸是‘坑兒子’專業戶,這些年爸爸強迫我試種不同的農作物,我擔心他的身體,才一直妥協。 ”龔斌說,父親擔任村支書之前,他家開超市,生活富足。
2003年,龔學文當選瑪尼鄉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開墾土地、改良土壤,同時修路、打井、建商鋪,用10年時間摘掉了“空殼村”“負債村”的帽子。
2016年,龔學文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整合土地、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以入股的形式與企業合作,同時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2月7日,龔學文(中)和村民一起裝辣椒。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攝
龔學文總讓兒子打頭陣,如果龔斌試種的農作物產量高又賺錢,他就向全村推廣。
從種植棉花入手,與新疆慧爾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智慧農業,為7220畝土地、11口井加裝液體肥罐,實現了95%農田覆蓋。
“每年,爸爸都盯著讓我試種不同的農作物。棉花種植收益穩定了,他又讓我帶頭種植辣椒。”龔斌說。
2018年,龔斌試種150畝辣椒,不賠不賺。
2019年,按照父親要求,龔斌種植100畝小麥和青貯玉米,賠了10萬元。
2020年,龔斌試種黃豆,因為成本太高,效益不佳。
2021年,龔斌按父親意愿,種植了800畝辣椒和200畝棉花,賺了100萬元。
看到兒子盈利了,龔學文立刻動員村里黨員和種植大戶跟種辣椒。此后,村里辣椒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近幾年,龔學文每年都組織村民代表去疆外考察,回來就讓兒子試種新作物。
2022年,龔斌聽從父親建議,種植了260畝小麥、160畝青貯玉米、100畝鮮食玉米,結果賠了30萬元。
2023年,龔斌與父親爭吵后,還是種植了300多畝高粱,賠了50萬元。
“連續兩年虧損,我氣憤又灰心,可爸爸鼓勵我趁著年輕多嘗試、多創新。”龔斌說,父親多次讓自己免費為村里修路、清理垃圾、拉運貨物。
“他從不跟村民發火,臟活累活都讓我干,說我是黨員要沖在前面,還讓媽媽勸我。”龔斌說,他和父親有一次爭吵以后,彼此5天不說話。
2月7日,龔學文(左)和村民一起將辣椒裝袋。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攝
龔學文的妻子李春秀說,起初,她也不理解丈夫,兩人常吵架甚至鬧過離婚。后來,她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村子要發展,總得有人帶頭干,讓兒子試種是想多蹚幾條致富路。”
種植大戶李虎說,村里棉花種植趨近飽和,市場競爭激烈,龔學文就讓兒子先“試水”種植辣椒、發展庭院經濟,吸引加工企業合作,既解決了種植和銷售難題,又帶動了村民就業,推動村子經濟發展。
村民王雪松感慨道:“看到村支書兒子種植辣椒收益好,也跟著種了,去年賺了20萬元。”
2024年,龔學文在村里籌資建起辣椒廠,并與沙灣市安集海鎮的辣椒廠合作,投資擴展產業鏈,還引進滴灌帶生產廠、塑料殘膜回收廠、烘干廠等企業,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如今,村集體年收入達300萬元,村里800多戶村民,人均收入4萬元。
2月初,村里新建了40座溫室大棚,龔學文又打算讓兒子試種中草藥,不料遭到兒子拒絕。
母親知情后和龔斌談心,談到很晚。
第二天,龔斌走進父親的辦公室,小聲說:“爸,我想通了,愿意試種中草藥。”
龔學文抬起頭,眼中滿是欣慰,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好小子,爸知道,這些年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