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的荒涼沙漠中,屹立著一座歷經千年的佛寺遺址——熱瓦克佛寺。這座古老的寺廟不僅是和田地區保存較為完整、時代較早的佛教建筑,也是晉唐時期絲綢之路西域南道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
(圖為熱瓦克佛寺遺址展館外觀)
熱瓦克佛寺遺址位于和田地區洛浦縣城西北約50公里處的沙漠中,是以佛塔為中心的寺院建筑遺址。佛塔為印度風格的復缽式“卒”堵波,塔身為圓柱體,用土坯砌筑而成,是中國現存罕見的印度風格寺院建筑。遺址南墻中段的大門遺跡以及東墻外廟宇的殘跡,依稀可見當時宏偉建筑的輪廓。
“熱瓦克”一詞來自維吾爾語,意為“亭臺樓閣”,這也正是該寺廟建筑風格的生動寫照。根據熱瓦克佛寺塔院浮雕復原模型,其亭臺樓閣式的布局不僅展現了宗教建筑的莊嚴氣韻,也體現了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融合。
(圖為熱瓦克佛寺塔院浮雕復原)
2001年6月,熱瓦克佛寺遺址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熱瓦克佛寺遺址也已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洛浦縣博物館館長夏提努爾·斯迪克介紹,佛教傳入新疆和田后,于闐(和田)、龜茲(庫車)、高昌(吐魯番)先后成了新疆古代佛教文化昌盛的三大中心,又以這三個中心為基點,在西域全境輻射傳播。作為重要的歷史遺址,熱瓦克佛寺見證了佛教在西域的傳播與發展。時至今日,和田地區現存佛寺遺址超過30處,包括熱瓦克佛寺、喀拉墩佛寺、尼雅佛塔、亞蘭干佛寺、安迪爾佛塔等。
(圖為熱瓦克佛寺文化遺址)
據歷史考證,唐代高僧玄奘曾在熱瓦克佛寺講經,進一步證明了它在佛教傳播中的重要地位。佛教不僅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傳入和田的宗教,也是在和田流傳時間最長、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曾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
“我們設立了專門的看護人員,全天候進行巡查和保護。同時,遺址區域內已經建立了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可以在此更好地了解熱瓦克佛寺的歷史與文化。”夏提努爾表示,隨著遺址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熱瓦克佛寺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將被進一步挖掘。每一塊石磚,每一尊雕像,積淀著這片神奇土地的文化根基,熱瓦克佛寺遺址無疑將在未來繼續為世人展現它無盡的魅力與價值。
(中國日報新疆站記者 毛衛華|朱歆柯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