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石鑫
8月28日,位于哈密市伊吾縣工業園區的新疆匯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加氫一體站內,司機陳雁平駕駛氫能重卡駛入加氫區域,經過放置輪擋、連接靜電接地線等安全操作后開始加注氫氣,半小時后駛離。
如今,這樣的場景在哈密市已不鮮見。
哈密市發展氫能具有明顯優勢,是首批新疆氫能產業示范區。哈密市已建成制加氫一體站2座,投運氫燃料重卡35輛、氫燃料公交車7輛,初步構建了氫能交通應用場景。目前,哈密市正全力推進氫能交通規模化應用。
8月28日,位于哈密市伊吾縣工業園區的新疆匯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加氫一體站。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石鑫攝
新疆匯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綠電制氫及氫能一體化示范項目的實施,為哈密市大規模氫能交通應用場景建設提供了數據和經驗支持。
該公司副總經理徐海濤介紹,項目總投資1.5億元,采用新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儲氫+加氫站+運氫+用氫為一體的技術方案,主要建設內容為裝機量為6兆瓦的風光發電項目,每天2噸的制加氫站1座,包括氫能重卡應用等。
作為氫能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加氫站是聯系產業鏈上游制氫和下游應用的關鍵環節。
據悉,該項目自今年3月投產以來,加氫站已連續安全穩定運行5個月,累計加注氫氣45噸左右。每天2噸的制氫和加氫能力,能夠滿足60輛氫能重卡的需求。經測算,項目每年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5800噸。
“公司投運了10輛氫能重卡,主要用于煤礦到園區的倒短運輸。”徐海濤說。
該項目是廣匯能源源網荷儲及綠電制氫與氫能一體化示范項目的首期項目,目的是探索能源上下游協同發展,綠氫成本控制及氫能交通應用的示范研究。
7月8日,在新疆匯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加氫一體站,工作人員在查看綠氫供應情況。劉亞輝攝
在哈密這樣一個能源資源富集區,這樣的探索顯得很有必要。
哈密市已建成千萬千瓦級風電、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示范基地,為大規模制取綠氫奠定了基礎。同時,哈密工業副產氫源富集,富余焦爐煤氣具備年提純18萬噸車用氫氣的潛力。
與之相對應的是,哈密市因其豐富的煤炭、礦產、化工產品運輸需求,已經具備萬臺級規模的氫能重卡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
哈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竇仁才介紹,年底哈密將投運氫能重卡500輛,2025年達到2000輛,成為“疆煤外運”通道上重要的新能源運輸力量。
為達到上述目標,哈密市大力拓展氫能市場應用場景,帶動燃料電池系統、電堆、氫瓶等氫燃料車輛核心裝備制造產業落地壯大。
為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哈密市正依托本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和低成本氫源,積極拓展應用市場,全力構建淖毛湖—伊州區、三塘湖—伊州區兩條市域內“氫高速、氫走廊”,打造跨省(區)市的中長途“氫高速、氫走廊”。
同時,哈密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將哈密打造成為西部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西北地區大型低成本新能源制氫基地、西氫東送的重要氫源地和氫能產業鏈裝備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