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騎馬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麗(左二)作為單位代表從北京領獎回來后,和工作人員合影留念。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楊蕊攝
“我們不僅要向群眾推廣線上反映訴求的渠道,還要廣泛吸納轄區內大型企業、社會團體等公共資源進駐街道、社區,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11月8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騎馬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麗作為單位代表從北京領獎回來后,向街道工作人員談體會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11月6日,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騎馬山街道推出的“百姓說事云·書記直通車”線上線下聯動解紛工作法被評為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騎馬山街道管轄面積26.62平方公里,轄區有4萬余人,流動人員占到一半以上。老舊小區多、群眾訴求多,反映渠道少是管理難點。
“以往群眾想反映問題只能找社區、打投訴熱線,或者通過網絡留言,存在解決時間長、難度大、不徹底的情況。”騎馬山街道黨建辦副主任馬振霞向記者介紹。
今年1月,騎馬山街道創新搭建“百姓說事云·書記直通車”信息化平臺(以下簡稱“直通車”),運用線上線下聯動解紛工作法,提升矛盾化解的質效。
騎馬山街道成立了“直通車”工作專班,實行7×24小時不間斷運轉機制。群眾只需在手機安裝百姓說事云·書記直通車”信息化平臺,掃描“說事碼”后,就可以上傳困難訴求、矛盾糾紛、意見建議等信息,實現足不出戶反映問題。街道針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研判分類,形成線上“派工單”,點對點推送至所屬社區或職能部門,限時辦結。
社區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聚焦群眾反映的困難訴求,帶頭解決問題。對于街道層面難以解決的疑難復雜事項,由區委書記掛牌督辦,形成書記與群眾“面對面”服務模式,實現群眾有所呼,書記有所應。
為了掌握群眾反映問題辦理的進度,避免問題反復,騎馬山街道綜合運用線上督辦單、提醒函等做好跟蹤督辦,并對訴求事項和人員進行全覆蓋“回訪”。
11月8日,騎馬山街道西源社區干部(左)向轄區商戶介紹“直通車”平臺操作流程。通訊員 卡得勒艷·胡加合買提攝
3月的一天,騎馬山街道路西社區居民劉先生將車輛停放在小區樓下,第二天發現車輛的后車窗被房頂掉落的冰柱砸碎。劉先生找到物業公司賠償,但物業公司人員表示不屬于賠償范圍。
劉先生將煩心事反映到“直通車”。當天,街道就將“派工單”推送至所屬社區,社區在組織劉先生和物業公司調解未果后,由街道黨工委書記督辦,問題移交至街道司法所,司法所調解員邀請律師、劉先生和物業公司人員一同調解。在調解中,律師給物業公司人員普法,告知其需要承擔的責任。最終,物業公司賠償了劉先生車輛維修費500元,雙方矛盾在2日內化解。
路西社區有多個住宅小區,居民達上千人。今年4月,該社區居民通過“直通車”反映,小區十字路口未安裝紅綠燈,交通狀況差,車輛經常發生事故。接到反映后,街道將“派工單”推送至職能部門。
交警部門接單后,聯合烏魯木齊市交通運輸局3日內對該路口增設了交通信號燈,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
9月22日,騎馬山街道西盛社區居民吐某通過“直通車”反映未按時交房租,產生了滯納金,現在家庭生活遇到困難,希望能減免滯納金。
街道將“派工單”推送至所屬社區后,社區人員當天就協調相關單位免去了吐某的滯納金。在協調中,社區工作人員得知吐某是殘疾人,有些證件丟失了也沒有補辦。社區工作人員一并幫他補辦了社保卡和殘疾證。
10月底,騎馬山街道水庫街社區居民和多家商戶通過“直通車”反映建筑工地的圍擋占用了人行道和車行道,不僅居民出行不便,商戶的經營也受到很大影響。
街道在收到反映的問題后,將“派工單”推送至職能部門,同時上報區委書記,掛牌督辦。一周內建筑工地的圍擋被拆除,轄區44家商戶、3200余戶居民的出行方便了,群眾回訪滿意率達100%。
截至目前,騎馬山街道以知民情、集民智、惠民生、聚民心為主線,探索形成了“信息直報—分流推送—限時處理—書記盯辦—反饋回訪”工作閉環,通過“直通車”累計收集群眾訴求、矛盾糾紛1678件,均已妥善處理,群眾滿意率達100%。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騎馬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麗:
人民滿意是一條走不完的路,“楓橋經驗”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我們要將所獲得的榮譽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動力,牢牢抓住基層基礎,用好“直通車”,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部門聯動、全程公開的解紛服務,實現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