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秦劇團老中青三代演員,齊心協力奮戰一個月,終于如愿以償,讓《謝瑤環》在藝術節和觀眾見面……”4月13日晚,烏魯木齊新中劇院,當秦腔經典劇目《謝瑤環》在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落幕時,特邀導演馬友仙用陜西方言深情講出全場演職人員幕后的“故事”。
馬友仙是《謝瑤環》的首演者,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代表性傳承人。62年前,《謝瑤環》曾在她和一批名家的演繹下,成為一代經典劇目。
武則天親臨江南,謝瑤環冤情得以昭雪。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一個多月前,烏魯木齊市秦劇團團長王永立接到首屆新疆文化藝術節即將舉辦的消息,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次展現秦腔藝術、展現市秦劇團實力的好機會。于是,劇團領導班子決定把計劃今年“五一”推出的重點劇目《謝瑤環》,提前到藝術節期間推出。
謝瑤環扮演者和妮娜是第一個接到團長王永立通知的演員,“當時,我正在劇場看《五星出東方》舞劇,突然接到團長電話,腦子嗡的一下就懵了。”她說,排練時間縮短到一個月,對于飾演主角的她來說,是個極大挑戰,“掛掉電話,我已經沒心再看精彩的演出,只想趕緊回去練功。”
79歲的馬友仙接到王永立的電話,一口答應,“趕緊買了飛機票,3月13日就趕到烏魯木齊市。”
謝瑤環被奸臣設計陷害,身陷囹圄。石榴云/新疆日報 記者趙梅攝
3月14日,劇團全部演職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中,“除了吃飯和睡覺,我們的演員其他時間都在排練,記唱詞、練唱腔、練動作。”王永立說,“這是我們秦劇團展現實力的好機會,我們一定要齊心協力,爭取在藝術節最后兩場演出中,讓《謝瑤環》一鳴驚人。”
和妮娜面臨的挑戰最大,她的主攻方向原本是旦角,而此次飾演謝瑤環,除了旦角,還有很重的小生戲份。
“再剛一點,一定要在審案、公堂戲份里,把對方的氣場給壓住。”這是馬友仙在現場排練時,反復給和妮娜強調的一句話。為了塑造好謝瑤環這一人物形象,每天在大家走后,和妮娜都要加班練習小生的身段和動作。“比如手該放哪兒,腳要怎么出,臺步怎么走,甩發動作怎么做等,這些我以前都沒學過。”在戲中,謝瑤環還有大段快節奏的臺詞,女裝、男裝形象也在不停切換,“每次排練下來,身上全是汗。”
武宏和蔡少炳欺壓百姓,袁行建出面制止。石榴云/新疆日報 記者趙梅攝
女皇帝要怎么演?演員高凱說,拿到這個角色,她既興奮又緊張。為了揣摩武則天不動聲色體現出的皇家威嚴和氣度,她特意找了武則天生平事跡的史料閱讀,在家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眼神和動作。
劇目排練進行到尾聲時,劇組突生變故。飾演龍象乾的演員因腿疾突然發作,無法繼續排練。經過商議,劇組很快做出調整,讓飾演武存厚的演員楊亮亮救場。“突然讓我從老生跨行去演小生,距離節目錄制時間只有一天,而且龍象乾這個角色在劇中戲份很重,臺詞、唱腔、動作又多。”怎么辦?楊亮亮那一天,連吃飯、睡覺都在記臺詞、背臺詞。好在一天以后,他順利完成了這個角色的演繹,舞臺效果也得到了導演認可,“但是沒人知道,我當時在舞臺上緊張得腿一直在抖。等劇目錄完,我渾身都濕透了。”
武宏倚仗父勢力,欺壓百姓,謝瑤環秉公執法,杖責武宏。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而為讓這部劇精彩亮相,一個月以來,79歲的馬友仙也一直“泡”在現場。每當有人勸她回去休息時,她都會說,“我在新疆,只要這個戲不演,每天都睡不了好覺,我的心就提在這喉嚨里,在脖子這……”從17歲到79歲,馬友仙曾出演過數百回《謝瑤環》,因此,她對這部劇的舞臺呈現有著更高的期望和期待。
4月13日晚,當她看到《謝瑤環》在烏魯木齊新中劇院贏得滿堂喝彩和如潮掌聲時,她欣慰地笑了,“秦腔在西北的根基很深,可以說是西北人的精神食糧。”她說,希望更多人關注秦腔,讓這一古老的劇種繼續得以傳承和賡續。
(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