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各團場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繪出沃野新畫卷
11月30日,二師二十九團八連種植戶蔣付其在采摘西藍花。馬曉華 凱迪日耶·艾爾肯 攝
五師八十七團一連一隅(攝于12月2日)。張彥勝 攝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進
時值嚴冬,天氣寒冷,在二師二十五團三連樂勤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內,卻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豇豆掛滿枝頭,芹菜、油菜長勢正旺。合作社理事長劉能勤一邊忙著采摘蔬菜,一邊樂呵呵地說:“今年蔬菜長勢好,每天有20余噸各類蔬菜從這里配送到周邊縣市,預計全年合作社的產值能突破630萬元。”
二十五團發揮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采用“黨建+特色種植+能人帶動”的發展模式促進連隊經濟發展,不斷擴大特色產業種植規模,實現職工增收、農業增效,是兵團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兵團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為總體思路,聚焦產業提質、生態保護、美麗連隊建設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強基礎、建陣地、筑堡壘,拓寬職工群眾致富路,擦亮鄉村振興底色,以高質量黨建服務高效能發展,以高效能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
黨建引領美麗連隊建設
11月30日,走進五師八十七團一連,干凈平整的道路、錯落有致的小院……處處彰顯著新時代美麗連隊的“顏值”和“氣質”。
“經過兩年改造,連隊面貌煥然一新,生活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人的心情很舒暢。”一連居民吳健說。近兩年,八十七團按照兵團黨委和師市黨委關于進一步提升連隊綜合治理水平的要求,以網格化、片區化管理為依托,先后投入資金760萬元,新建黨群服務陣地、修建抗震安居房、硬化連隊道路、安裝路燈、繪制文化墻、建設休閑廣場等。一連黨支部采用“黨建引領+連隊治理+服務群眾+機制保障”的模式,不斷提升連隊綜合治理水平,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師二十七團八連緊鄰博斯騰湖,開都河(西支)穿過連隊,連隊憑借區位優勢,扎實開展美麗連隊建設,把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生態建設等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黨建+旅游+農業”模式,堅持以生態為依托,黨員帶頭,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職工群眾增收。
這幾年,八連不斷完善公共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凈、清、理、綠”目標。八連職工群眾開辦山楂風情園、稻田蟹生態養殖農家樂、蟠桃采摘園等,年旅游綜合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
兵團各團場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積極發揮連隊黨支部“領頭雁”作用,采用“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模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始終把職工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臟亂差”問題,作為美麗連隊建設的切入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職工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連隊的環境越來越美,垃圾實現集中收集處理,家家戶戶都有花園、菜園、果園,健身娛樂的場所也多了。”一師九團十三連職工陳素梅說。
為進一步樹立垃圾分類理念,兵團在4個師市的29個連隊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目前,“戶分類、連收集、團轉運、師市處理”的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已基本建立,兵團連隊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99%。同時,各師市穩步推進“廁所革命”,連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7%。
各團場常態化開展連隊清潔行動,清理生活垃圾,治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實施連隊硬化、綠化、美化行動,連容連貌煥然一新。
為進一步激發職工群眾開展連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各師市組織開展“美麗庭院”“生態衛士”評選活動,營造人居環境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連隊成立以黨員干部為主體的環境治理隊伍,推動“一時清潔”向“長效清潔”轉變,為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紅色動能”激活產業發展
11月28日,走進一師六團二連鑫連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蘋果分選車間,工人們正忙碌著。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經過清洗、檢測,按照果徑、著色度等被分成數個等級,最終流轉到不同端口進行分揀、裝箱。
“通過分級,蘋果的商品率更高、品質把控更精準,深受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居民的歡迎。今年,我們已經分選蘋果4000余噸。”鑫連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吳振華說。
六團依托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蘋果產業,憑借一師阿拉爾市“塔里木河”區域公共品牌,打造“糖心寶寶”“六團王林”等特色果品品牌,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21年,六團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近年來,兵團各團場以黨建為引領,結合各自資源優勢,確定不同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模式,連隊“兩委”牽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職工群眾致富增收,通過“一連一品”賦能鄉村振興,讓連隊變得越來越美麗、富裕。
2021年以來,十三師紅星二場三連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以黨建帶動“綠色產業”發展,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核心力量,敢闖敢干,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領頭雁”“排頭兵”作用。
2021年7月,三連成立了紅柳灘為民合作社,連隊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竇建軍擔任合作社理事長,“黨建+合作社”模式為連隊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脫葉劑免費用、采棉機有人協調、棉花收購價高于市場價……2021年,100多名社員人均增收3000余元,社員還領到了大米、清油等福利,合作社社員抱團發展,切實讓職工群眾得到了實惠。
“基層黨組織的火車頭引領作用,是我們實現‘強連’目標的唯一路徑。”竇建軍說。
黨建強,發展強。如今,兵團各師市、團場積極探索“黨建+鄉村振興”機制,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優勢,為兵團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能”,奏響了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