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與西北大學舉行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廳長阿不力克木·艾則孜、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振磊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黨委書記李偉主持簽約儀式。
西北大學的歷史、考古學科與新疆淵源深厚,早年在西北大學任教的黃文弼先生被譽為新疆考古的開創者,繼黃文弼先生之后,一代又一代西大考古學人繼續圍繞絲綢之路研究在新疆開展了大量工作,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其中,西北大學與新疆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的東黑溝(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縣)遺址入選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的格里芬形象的銅節約、虎形金飾和羊首形金飾兩(件)套文物被選入《中烏絲綢之路考古》郵票畫面。2011年,新疆文物局與西北大學簽訂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2013年至2016年,新疆和西北大學共舉辦過兩期文物保護研修班,為新疆培養了近百名人才骨干。2019年,西北大學與哈密市簽署校地合作協議,與巴里坤、伊吾共建絲綢之路古代游牧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利用新疆豐富文化遺產資源,開展實踐教學和科研工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以“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創一流”為宗旨,通過在聯合開展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文博行業人才培養、建設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支持西北大學考古學一流學科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進一步加強聯系、凝聚力量,充分發揮新疆考古研究工作在建立歷史年代序列和考古文化譜系、復原新疆歷史、掌握學術話語權和主動權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推動“一帶一路”國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有力提升中國考古學學術話語權和國際傳播力。(文物管理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