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成就鼓舞人心,偉大夢想催人奮進。
連日來,兵團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方式,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暢談高質量發展。通過學習,大家倍感振奮、信心滿懷,一致表示,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改革創新砥礪前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繪就改善民生新藍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鏗鏘話語鼓舞人心,使命任務催人奮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促發展與惠民生相結合,不斷織密兜牢民生保障網,交出了一份有溫度有質感、職工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們備受鼓舞。十年間,在黨的領導下,二連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1萬元增加到9萬元,職工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師八十九團二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楊忠華激動地說,“未來五年,我們將繼續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進一步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合作社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領更多職工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民生連民心,民心向幸福。
“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兵團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宋秀民說,“未來五年,我們將緊緊圍繞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項目建設,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薄弱環節和困難群體傾斜,切實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
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著力推進環境風險防范、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目前,兵團已完成1371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畝均農膜殘留量持續下降,農藥、化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森林覆蓋率達19.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2.6%。
二師三〇團園三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近年來,連隊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連隊。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們的干勁更足了。”園三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陟娟說,“我們要繼續大力實施以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為重點的連隊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連隊。”
走進十四師昆玉市,只見路兩旁行道樹排列整齊,將城市裝點得充滿活力。從建市至今,6年間,昆玉市建成區綠化率達40%。2021年,十四師昆玉市完成人工造林1.37萬畝、退化林修復1.54萬畝、草原改良2萬畝、公益林管護3.05萬畝,生態面貌煥然一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豐富、催人奮進。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我親身經歷了五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為師市帶來的巨變,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十四師昆玉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薄傳民說,“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傾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魅力昆玉。”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兵團將持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兵團。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加快新時代創新型兵團建設步伐,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新躍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師農科所黨委書記宋學功說,“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科技創新供給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推動兵團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如今,兵團的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的速度不斷加快。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新的時代使命。未來五年的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兵團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兵團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童中華表示:“我們將圍繞兵團黨委中心工作,結合科技工作實際,聚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夯實科技創新主體,積極打造科技創新載體,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大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全面落實科技體制改革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兵團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徐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