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任江
放好無人機、背上攝影包,向著天山天池風景區出發。近3年來,這是阜康市攝影師巴克達吾列提·特列吾巴依的“日常”,他差不多每周都要去天山天池拍攝。20多年前,那里是他的家,現在是他工作的地方。他用獨特的方式重返家園。
“我計劃用幾年時間,系統拍攝天山天池的野生動植物,然后匯總成冊,還要制作紀錄片。”10月2日,巴克達吾列提說。
天山天池景區一泓碧水、綠意蔥蘢。劉文藝攝
這無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天山天池位于天山山脈東部最高峰博格達峰腳下,以奇秀峻美、氣候宜人著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人和生物圈計劃"博格達峰生物圈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地以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囊括了高山冰川、濕地草甸、森林峽谷、湖泊山岳和戈壁沙灘等自然景觀,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山岳型自然景觀的典型代表,動植物資源豐富。巴克達吾列提顯然已經下了決心,“這里是我的家鄉,現在越來越美,我有義務宣傳好天山天池。”
在天山天池景區拍攝到的鳥。巴克達吾列提·特列吾巴依攝
以前,巴克達吾列提的家就在天池腳下的阜康市三工河鄉,“小時候,一推開房門,就能看見天池。”他回憶。然而,這也給生態帶來了巨大壓力——由于人們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影響、破壞,景區植被減少,泥石流等造成泥沙沖入天池,湖面面積一度縮小,生態治理刻不容緩。牧民生態搬遷、草原生態保護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1999年,巴克達吾列提一家搬離了天山天池景區,那年他13歲。
在阜康市區上學、去疆外上大學、回到阜康工作……無論巴克達吾列提離天池多遠,每年總要到景區看看,景區的建設特別是生態環境的持續變化,每每讓他興奮不已,“我小時候,生態都沒有這么好。”
綠水青山背后是不懈的努力。這些年,天山天池景區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森林撫育、禁牧、地質災害治理、森林病蟲害防治等一批生態環保項目,生態修復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天山天池景區的馬鹿。巴克達吾列提·特列吾巴依攝
越變越美的天池,讓巴克達吾列提萌生了長期跟蹤拍攝的念頭。3年前,他開始和天山天池景區合作,不斷有展示天山天池美景的視頻、圖片見諸媒體。近兩年,他更是把重點放在野生動植物的拍攝方面,為此還花費數萬元購置長焦鏡頭。現在,他已拍攝了30T的天山天池視頻素材、200G高清圖片素材。
這兩年,巴克達吾列提收獲頗豐,拍攝到了金雕、黑鸛、高山兀鷲、阿波羅絹蝶等一大批珍稀鳥類、昆蟲。去年,他拍攝的野生馬鹿視頻被央視采用,“天池各種野生動物數量大大增加了。”他說。以前,天池的野生動物多在森林深處活動;現在,在天池湖畔周邊就常常能發現野生動物。今年,他在景區白楊溝發現了一群馬鹿,大約有四五十只,而3年前,他在這里發現的馬鹿群只有20只左右。
天山天池景區工作人員救助野生動物。劉文藝攝
“多年來,景區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程,使林區、景區、保護區生態系統環境都得到了顯著改善。目前,我們監測到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馬鹿、猞猁等已達30多種,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加、活動范圍不斷擴大,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生態系統更加穩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局面加速形成。”新疆天池管理委員會生態處副處長葛光強說。
美麗的天池令人神往。現在,巴克達吾列提每年都要帶著已退休的父母來天山天池景區游覽,老人在如詩如畫的景區邊走邊看,對比著今昔變化,一路上總是說個不停,高興得像個孩子。
責任編輯:木卡達司·買買吐遜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