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2年努力,6月23日,位于新疆伊犁新源縣的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伊犁植物園正式開園。
為了對新疆豐富的種質資源進行全方位保育,伊犁植物園于2016年4月開始建設。目前園區面積達3000多畝,已建成野生果樹就地保育區、野生果樹遷地保育區、觀賞花卉園、藥用植物園、果樹種質資源圃等5個專類園區,引進培育上千種野生種質資源,達到對外開放標準。
伊犁河谷保存了大量植物特有種、珍稀種和孑遺種,被植物學界認定為“中國11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新源縣阿勒瑪勒鎮‘野果林改良場’生長著兩萬多畝原始成片野果林,被稱為‘亞洲野果之鄉’。”伊犁植物園主任管開云說,經過多次考察,他帶領團隊把這里選為理想的建園地,并通過建立野生果樹就地保育區等,讓因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而遭遇大規模病蟲害的天山野果林重現生機。
武漢植物園主任王青鋒表示,野生種質資源可以為未來的新品種培育提供優良基因庫,對此進行保護非常重要。伊犁植物園采取了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相結合的新模式,既保護了天山野果林,也對其他種質資源進行遷地保護,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留下了珍貴基因。
管開云表示,未來,伊犁植物園將進一步擴大園區面積,收集保育野生種質資源上萬種,并與吐魯番沙漠植物園聯合打造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國家植物園。
(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