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專場新聞發布會。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鄒懿攝
2021年12月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播放了9部視頻,介紹新疆各民族文化藝術瑰寶傳承與發展情況,有力駁斥了美西方反華勢力惡意散布的新疆實施“文化滅絕”等謊言謬論。
主持人: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聞發布會。我是本場新聞發布會的主持人古麗·阿不力木。
12月6日,古麗·阿不力木主持發布會。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鄒懿攝
主持人:一段時間以來,美西方反華勢力無視中國政府為保障各民族平等權利所做的巨大努力,無視新疆人權事業取得的歷史性進步,歪曲事實,無中生有,大肆炒作涉疆議題,惡意散布新疆實施“文化滅絕”等謬論,妄圖借此抹黑中國形象,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破壞新疆繁榮穩定。
真實情況是,新疆高度重視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政策和措施,如《新疆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自治區維吾爾十二木卡姆藝術保護條例》等文件,有力促進了各民族文化藝術瑰寶的傳承發展。目前,全區各級政府共公布464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4項,認定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81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2人,17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瑪納斯”“維吾爾族麥西熱甫”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回族花兒、塔吉克族鷹舞、錫伯族西遷節等一批民族傳統文化瑰寶得到積極保護。
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短視頻,傾聽真實生動的新疆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故事。
主持人:孟克才次克是巴州博湖縣殘疾人民間服飾刺繡手工藝品制作協會的管理者。原本只是家庭主婦的她,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不僅學會了刺繡和縫紉,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把這份技藝傳授給感興趣的人。她說:“一根針,一根線,體現了我們對生活的熱愛”。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孟克才次克的刺繡夢想。
主持人:英吉沙小刀以原產地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而命名,因其精美的造型、秀麗的紋飾和鋒利的刃口而聞名中外,是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之一。阿卜拉江·努爾買買提就是英吉沙縣有名的刀匠,他從小就跟著爸爸學習做英吉沙小刀手工藝品。現在,他也帶了幾個徒弟,和妻子一起經營一家英吉沙小刀手工藝品合作社,收入很好,而且帶動了周圍的村民就業。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阿卜拉江的致富故事。
主持人:木雕是哈薩克族的傳統工藝,是用山楊木或柳木制作成的手工藝品,其底邊和沿口周邊上擁有韻味濃郁的哈薩克族圖案花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的努力賽力克·達吾特別克長期從事木雕手工藝品工作,平時會給兩個孩子教授技藝,并做些木雕玩具。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努力賽力克,感受他的“木雕”技藝。
主持人: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柯爾克孜族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生產、生活習俗。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牙朗奇村村民代尼薩克·多力坤的哥哥,是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的傳承人。平時哥哥教他放鷹,出發前會叮囑他每個細節都要做到位,才會讓他帶上自己的鷹去野外實操訓練。輕輕撫摸雄鷹的兄弟倆,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實寫照。下面,讓我們一起觀看代尼薩克和哥哥馴鷹的故事。
主持人:胡安是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的木雕手工藝人,他的父親是木雕技藝傳承人,他的木雕手藝也是和爸爸學的。他們制作的各式各樣木質器具,花樣繁多,用途廣泛。他的兩個孩子從小使用著長輩們制作的木質器具,對于木雕十分熟悉。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胡安家的傳統木雕工藝。
主持人:呼麥是一種“喉音”演唱藝術,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厚重、悠揚、還原大自然的特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音樂人葉爾吉格提·努爾木哈買提閑暇時很愛唱哈薩克族呼麥,同時他還會演奏很多種樂器,妻子也會作詞,他們的女兒和兒子遺傳了夫妻倆的音樂天賦。下面,讓我們一起觀看葉爾吉格提一家的原創歌曲《家庭之歌》。
主持人:買買提吐兒遜·馬曼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歌舞團負責樂曲的演奏和創作,他的妻子也是歌舞團的一名舞蹈演員。他們倆都很喜愛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給兩個兒子教唱《瑪納斯》。他說,“希望孩子們能將《瑪納斯》傳承下去”。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買買提吐兒遜傳承《瑪納斯》的故事。
主持人:熱愛音樂的哈薩克族小伙俄阿勒別克·哈得別克,在家鄉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開了一家培訓班,給喜歡音樂的孩子們教授電子琴。工作之余,他會在自己的錄音棚里創作歌曲,這是他最享受的事情。除了喜愛的工作,他還有一個溫馨的家,兒子學習很好,多才多藝,女兒喜歡小動物,性格活潑可愛。他說,“要在學習和愛好等方面,好好培養孩子們”。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俄阿勒別克的故事。
主持人:玉麥爾艾力·麥麥提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文工團工作,主要負責音樂創作和制作。目前,他已經創作了一百多首曲子,讓許多人通過歌聲認識了他的家鄉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同時,在父親的影響和教授下,他也在制作民族樂器。他說:“等兩個兒子再長大一些,就要像父親當年教導我一樣,把制作樂器的知識傳授給他們”。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玉麥爾艾力的音樂故事。
主持人: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保護新疆各民族文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生活在新疆、工作在新疆的各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傳承者,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描繪著美好的生活,創造著幸福的未來。他們才是最有發言權、最值得相信、最有說服力的見證人。事實勝于雄辯,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來新疆,看一看新疆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感受一下新疆各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