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劉翔 姚彤 王興瑞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6月22日上午,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一樓大廳誓言錚錚,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領誓,新黨員代表面向黨旗高舉右拳,一字一句,莊嚴宣誓。
這是一份政治誓言,一份“我”與黨組織的“約定”;更是一份忠實承諾,一份責任擔當。
“在即將迎來黨的百年華誕的重要歷史節點,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令我十分振奮。”宣誓完畢,新黨員劉琨雙目微紅,言語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加入黨組織就意味著責任,要把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精神風貌賡續傳承好,把他們開辟并為之奮斗的革命事業接續推進好。”
80多年前,就是在這里,在中國共產黨駐新疆代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陳云、滕代遠、鄧發、陳潭秋的領導下,以毛澤民、林基路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中國共產黨人,受黨中央的派遣來到新疆,團結帶領各族群眾,進行艱苦卓絕奮斗,將革命的火種撒播到祖國西北邊陲,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請各位隨我上二樓展廳,重溫這段血與火的革命歲月。”跟隨館內講解員引導,新黨員代表們依次參觀了“紅色起點”“星火西進”“共赴國難”“鞏固后方”“忠貞不屈”“星火相傳”等六個部分組成的紀念館展覽。
一張張泛黃紙張、一幅幅塵封照片、一件件歷史實物,帶著人們穿越時空,重走了一遍黨在新疆的發展歷程。
來到新疆,中國共產黨人積極傳播馬列主義、宣傳救國思想,新疆各族人民為支援前線抗日,自愿捐獻大量錢財、實物。“送子上前線的維吾爾族貧民艾沙,捐元寶支援抗戰的哈薩克族孀婦嘉義克,捐獻牦牛作為藥資轉送前線醫院的俄羅斯族醫生格林根……”展出的檔案與新聞報道,真實再現了新疆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和對祖國的熱愛。
“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新疆各族人民早已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新黨員劉文輝說,今后,將進一步學習好繼承好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將愛國熱情轉化為不斷前行的動力。
一幅油畫,還原了林基路任庫車縣縣長時,帶領庫車全縣人民修建團結新橋的情景。歷經多年風雨,團結新橋見證了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過程,是庫車縣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始終如此。”凝望著油畫,新黨員尼加提·海力力感慨,擰成一股繩,才能迸發更大能量。“我要認真學習百年黨史,從中汲取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力量,身體力行維護各民族大團結。”
作為抗日大后方,中國共產黨人與新疆各族人民休戚與共,保衛、建設邊疆,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事業取得巨大發展。
然而,受到軍閥盛世才迫害,在新疆的100多位中國共產黨人被逮捕入獄。在新疆的中國共產黨人經歷了五年艱苦工作,四年鐵窗生活,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革命烈士鑄魂天山。獄中中國共產黨人絕食的檔案、絕食斗爭時提出的五項條件,還有在獄中高唱《國際歌》的檔案一一陳列,彰顯著他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
一個個英雄的名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令新黨員代表們時而堅定點頭、時而痛心蹙眉、時而駐足凝思。“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的奮進歷程和革命精神,是新時代激勵各族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新黨員劉晨堅定地說。
各族新黨員表示,革命火種生生不息,精神血脈代代相傳。作為一名黨員,一定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整準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共同傳承天山兒女在艱苦奮斗中留下的集體記憶,共同守護無數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鑄就的偉大抗戰精神,共同投身于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劉翔 姚彤 王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