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通訊員高爽 孫福全報道)“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一首廣為傳唱的《我們新疆好地方》唱出了祖國西北角廣袤土地上的美麗與富饒,吸引了無數人的神往。每年七八月份,在新疆天山以北的阿爾泰山脈腳下,正是感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最佳時節,這個時候哈薩克族人民會從四面八方奔赴夏季放牧地點,如果你有幸前來,就可以參加牧民們的“篝火晚會”,聆聽民間藝術“阿肯阿依特斯”。
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阿肯阿依特斯”,俗稱“阿肯彈唱”,多為詩人即興創作、聚會對唱,是哈薩克族廣為流傳的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
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單位為一線稅務干部配備了馬匹,省了不少腳力。”但青河縣面積較大、居民分散,稅務部門有限的人員力量依然無法滿足政策宣傳、征收服務等稅收工作需求,這也讓馬海·哈克什他們開始探索更優化的工作方式。馬海·哈克什回憶道,因為“阿肯彈唱”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群眾接受度高、傳播力非常強,我們就嘗試邀請本地知名“阿肯”與稅務干部一同組成稅法宣講團,把稅收知識、稅收特點和日常工作編成詞,深入牧區開展宣傳,通過阿肯口口相傳,極大地提高了稅收宣傳的影響力,讓各族人民更加了解稅收工作。
“在我看來,有意識地把稅收工作與阿肯藝術傳承結合到一起,這也是兩者真正意義上碰撞出了‘火花’”。馬海·哈克什說。
到了90年代,自行車、摩托車代替了馬匹,稅收宣傳的道路越走越寬。進入21世紀,依水草而居的農牧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房,居民們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電子稅務局就能辦理大部分涉稅業務,稅收宣傳陣地也拓展到了網絡上,形式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依法納稅、人人有責”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但“阿肯彈唱”藝術形式和歷代傳承人始終延續著與稅收的不解之緣。
今年34歲的加米哈·達吾列提是新疆資深阿肯胡爾曼別克的弟子之一。2018年,加米哈·達吾列提開辦了青河縣詩博苑農家樂,并受邀擔任國家稅務總局青河縣稅務局稅收義務宣傳員,不僅繼續用“阿肯彈唱”的方式講述稅收故事,也親身體驗和享受到了稅收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
“減稅降費為我們帶來了‘真金白銀’,幫助我們吃上了文旅飯。”加米哈·達吾列提表示,稅務部門始終關注我們的發展,及時有效地幫助我們解決各類涉稅問題,我更應該履行好稅收義務宣傳員職責,發揮好民間藝術口口相傳的優勢,講好稅收故事,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
如今,每年的“阿肯彈唱”大會上都能看見稅務干部宣傳政策的身影,阿肯即興彈唱的歌詞也更加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無論是充滿回憶的七八十年代,還是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都愈加生動的向各族群眾展現了各階段稅收工作的精神面貌。
(高爽 孫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