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烏魯木齊4月15日訊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鄭卓報道:“攜帶入境的寵物需要隔離多少天?”“境外的水果可以帶回國嗎?”為普及國門生物安全知識,15日,烏魯木齊海關攜手自治區科協,在新疆科技館舉辦“共筑國門生物安全屏障共建和諧穩定大美新疆”科普展,正式拉開為期一周的2021年“國門生物安全科普宣傳周”活動的序幕。
活動以展板的形式向公眾展示了目前入侵我國的幾種生物以及相關危害。據烏魯木齊海關展示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疆的農林外來入侵生物總計79種。其中,入侵害蟲50種,入侵病害19種,入侵植物10種(屬)。
近年來,各類外來物種頻頻入侵,對我國農業生產安全、自然生態平衡構成了嚴重威脅。2020年,烏魯木齊海關全年截獲進境有害生物192種、19951種次;在進出口農產品中檢出矮壯素等7種超標物質,在全國首次截獲甜瓜迷實蠅。
4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為推動建立共治共建共同參與的國門生物安全防控新機制,科學防范外來物種,3月22日,烏魯木齊海關與自治區科協簽署國門生物安全科普宣傳合作協議。烏魯木齊海關一級巡視員段曉東介紹,該協議確定了“共筑國門生物安全屏障共建和諧穩定大美新疆”的合作主題,明確了“建設國門生物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等5個方面的合作內容,為今后推動全區開展國門生物安全科普宣傳、建立國門生物安全防控共治共建合作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烏魯木齊海關還將攜手自治區科協、林業、農業、教育部門以及疆內外部分大中專院校,建立開展國門生物安全科普宣傳和進出境動植物疫情聯防聯控等多項合作機制,旨在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參與,進一步鞏固國門生物安全。
(鄭卓)